你的位置:皇冠娱乐平台登录官网 > 新闻动态 > 大总统黎元洪惨遭驱逐,定武军张勋集团与皖系军阀开始角逐中枢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2:16 点击次数:50
张勋那帮人还有皖系军阀,虽说都喊着要解散国会,赶走黎元洪,可他们背后的打算却大不相同。张勋他们是想着把民国推翻,再把清朝的皇位给请回来;而皖系军阀呢,他们是打算扶持段祺瑞再组个新政府,好让他们继续掌权。等事情越闹越大,这两拨人的不和也就彻底藏不住了。
当张勋设局“调解”,骗黎元洪请他来京城时,段祺瑞和徐世昌也在悄悄策划一个计划,打算把黎元洪拉下马,再把国会给散了。就像之前说的,6月2号,在天津有个“各省军务总参谋处”悄悄成立了,这其实是段祺瑞的亲信徐树铮在背后搞的鬼。段祺瑞和徐世昌的打算是,这个“总参谋处”只是他们另起炉灶的第一步。那时候,他们已经跟安徽、奉天、山东这些省份私下里商量好了:第一条,废除约法;第二条,逼黎元洪下台;第三条,在北京搞个中华民国军政府;第四条,再开个临时参议院,定个新宪法。到了6月3号,曹汝霖跑到北京,跟日本驻京的大使林权助说了这个计划。日本内阁一听,立马就表示赞成。第二天,日本外务大臣本野就找上了中国的驻日大使章宗祥,说徐世昌要是出山,肯定能“稳住大局,再创新功”,还强调说,得先把北京现在的政府给“解决了”,然后再想建新政府的事儿。到了8号,日本首相寺内的心腹西原龟三,他化名叫山田宪三,偷偷跑到天津,跟徐世昌和段祺瑞一起商量怎么“出山”的事儿。
不过,徐、段他们打算另起炉灶组建政府的消息,通过电报传给了还在徐州的张勋后,张勋立马跳出来反对。他坚持说,这是个好机会,得把民国推翻,让清朝再坐江山,还警告徐、段他们,别想着搞些花里胡哨的新名头。日本政府一听张勋这态度,相当不赞同,赶紧告诉章宗祥:“复辟这事儿,真不合适。我们相信徐能稳住大局,对之前电报里说的那些,都挺赞同。要是徐不行,那就得小心分裂了。……等张勋到了天津,你们可得好好劝劝他。”“还有啊,千万别被那个没担当的日本陆军参谋次长田中义一给忽悠了。”5月份,田中在徐州和张勋碰头时,聊起复辟这事儿,说话吞吞吐吐的,张勋就误以为日本也支持复辟。日本内阁知道这事后,火速让田中派人跟张勋说清楚,日本是绝对不会同意复辟清朝的。
从1916年10月寺内掌权开始,日本政府的立场就变了,不再像大隈内阁那样默许“宗社党”想要恢复清朝的做法,转而全力帮助段祺瑞。徐世昌不站队张勋想恢复清朝那边,是因为他看穿了日本的打算。民国建立后,徐世昌和张勋那帮想复辟的人走得很近,大家伙儿都当他是清朝老臣的头儿。袁世凯1916年一走,徐世昌确实动过推翻民国、扶清朝上位的念头。但他政治经验丰富,心里明白,没有那些大国,特别是日本的支持,这事儿根本办不成。所以1917年初,他派亲信陆宗舆去日本,说是去谈交通银行借款,其实是想摸摸日本的底,看他们对复辟是什么态度。那时候,日本的外务大臣本野直截了当地说,现在复辟清朝不是时候,“一个十几岁的小皇帝,还有种族问题”,只会添乱,没法治国。徐世昌知道了日本的底细,就放弃了扶清朝上位的想法。到了3月26日,日本陆军大臣大岛也给驻青岛的日军司令大谷下令,让他转告复辟集团的另一个大头目升允,说现在还不是复辟的时候。再到6月8日,张勋到了天津,日本外务大臣本野又发电报给驻北京的公使林权助,让他找个合适的机会,直接跟张勋说,日本不支持复辟。
在张勋打算恢复帝制时,日本政府出面干预,同时徐世昌等人也出面劝阻,这让张勋的决心开始有点不稳了。那时候,他琢磨着先扶持李经羲内阁上台,好让这个内阁成为他掌控中央权力的帮手。至于恢复帝制这事儿,他决定先看看情况再说。到了13号,张勋给各个独立的省份发了电报,让他们把军队撤回去,表示服从和忠诚。第二天,他又发了个电报,说国会的问题已经解决了,现在组建内阁的事情不能再拖了,希望各省能支持李经羲来组阁。
日本政府和段祺瑞都不赞成李经羲来组建内阁。6月11号,日本首相跟中国的大使章宗祥说:中国现在的局势得赶紧搞定。得趁着手里有兵权,赶紧建个强有力、靠谱的政府。等局势稳定了,再考虑和解,啥人都用点儿。要是现在就让步,那可能还不是长久之计。寺内这话明摆着,日本就是不同意李经羲进内阁。然后呢,在日本官方还有段祺瑞、徐世昌的推动下,北洋那边的几个省都发电报反对李经羲组阁。到了14号、15号,张怀芝、倪嗣冲、赵倜、张作霖这些人都接连发电报,说能搞定大局的就只有段祺瑞。同时呢,曹锟也给张勋发了电报,说现在必须得是军人内阁,这样才能统一兵权,让国家更有威风,他主张让王士珍来组阁。之后,浙江、山西、山东这些省的督军也都跟着发电报支持,推举王士珍来组阁。
张勋碰到这种情况,心里头虽然窝火得很,但也没办法,只能求着冯国璋多担待点“和事佬的难处”,让他站出来给李经羲撑撑场面,再去跟北洋那些省份打打招呼。冯国璋呢,他早就看不惯张勋那副自以为是的样儿,而且北京那边政局还是乱糟糟的,李经羲就算当上了头儿,也长久不了。不过,为了维持他在北京和各省的势力,他还是在16号、17号这两天给各省发了电报,帮着李经羲的内阁疏通关系。这时候,段祺瑞心里有别的盘算了。研究系的人,像熊希龄他们,给段祺瑞出了主意,说可以利用张勋想恢复帝制这事儿,把黎元洪给赶走,然后再打着讨伐复辟的旗号,重新夺回北京的大权。于是,段祺瑞在22号那天,把天津的“各省军务总参谋处”给撤了。“独立”的那些省份,也一个个地宣布要“听中央的话”了。同一天,李经羲也宣布上任了,还说“最多就干三个月”。
说到李经羲领导的内阁,日本还是使劲儿想让北洋的督军们捧徐世昌和段祺瑞上台,好让李经羲这内阁没法继续干下去。徐世昌和段祺瑞呢,也顺着这个意思,让各省的督军们找理由不搭理李经羲内阁的人,比如说李盛铎、龙建章、江庸这些,说他们不得人心。有的督军还另外提名王士珍来组阁。
在李经羲那个内阁的事儿上,复辟那帮人里头也有人不配合。张勋吧,被日本那边一劝,复辟的心思就动摇了。张勋的参谋长万绳栻还有他身边那些老臣子们,一个个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。特别是那个老臣头头刘廷琛,直接骂张勋“不忠不义”,跟张勋彻底翻了脸。像升允、王宝田这些复辟的主力,一看形势不对,有的脚底抹油跑了,有的缩头缩脑不敢往前。为了能把复辟这事儿给救回来,万绳栻和那些老臣子们整天凑一块儿想办法,都快把脑袋想破了。后来听陈曾寿说,万绳栻他们偷偷商量了好多次,最后琢磨出一个招儿,就是想把李内阁给整垮,让张勋没法收场,只能硬着头皮走复辟这条路。于是,他们瞒着张勋,悄悄给各省发电报,让他们反对李经羲的内阁,盼着他们闹起来,好找机会复辟。结果没过几天,反对李内阁的电报就跟雪片似的飞来了。
张勋想保住李内阁没成功,已经走到了死胡同,这时候那些老顽固们开始趁机起哄。陈曾寿代表天津那些老顽固给张勋写了封信,催他赶紧行动。信里头讲:“现在国家统一大局已经乱了套,想随便调停一下了事那是难上加难,除非咱们能站出来讲大道理,让皇上重新坐回龙椅,这样才能稳住大局。……内蒙古那边已经宣布独立,龙旗都竖起来了;东北那边几个省份联合出兵,这势头根本停不下来;南方的乱党也在蠢蠢欲动,准备起事;要是咱再犹犹豫豫,到时候进退两难,可就完蛋了。……那些已经起兵反抗的省份,跟乱党已经结下了深仇大恨,除非咱们归顺朝廷,站到正义的大旗下,不然都没法自处。……这么一来,你往前冲有万全之策,往后退那是一步错步步错;往前冲能立下盖世奇功,往后退那可是灾祸临头。这账该怎么算,不用聪明人都能看出来。”张勋看了这封信里的胡说八道,居然觉得挺有道理,心里头“砰砰”直跳,于是下定决心,豁出去了,非要搞复辟不可。
六月底,康有为被沈曾植撺掇着去了北京,想要给恢复帝制添把火。这康有为啊,以前还算维新派的头头,可后来却变成了保皇党的老大,民国成立后更是反动得不行。他和那些清朝的老顽固们穿一条裤子,骂共和不好,还一个劲儿地鼓吹君主制。那些老顽固虽然心里不太瞧得上康有为,但又想借他的名头来宣扬复辟,所以表面上对他还挺客气。沈曾植在上海听说张勋在日本人和徐世昌的劝说下有点动摇,就赶紧写信给京津两地的老顽固们,让他们别散了,同时又催着康有为赶紧跟他们一起去北京搞复辟。康有为对复辟一直挺上心,张勋带着兵马一进京,他就跟别人说:要是张勋能把清朝给恢复了,“不用一个星期,国家就能稳如泰山”。所以,沈曾植一邀请他,他就高高兴兴地出发了。
26号那天,康有为带着沈曾植、王乃徵,还有他徒弟徐勤的儿子徐良,一行四人从上海出发往北走。他觉得自己多年的心愿马上就要达成了,心里头那个美啊。路过丰台,看到西山的时候,他还专门写了首诗来表达心情。诗里头这么说:“二十来年流浪苦,回到国门心里堵。如今坐车到天津,回想当年找长安。世道多变遭了难,好运该来挡不住。西山那边气象新,风起云涌唱着歌。”那些想让清朝再回来的老顽固们,原本以为民国建立后,局势乱糟糟的,他们只要站出来,把清朝的龙旗竖起来,宣布恢复清朝,那全国上下,肯定都会跟着他们一起,忠心耿耿,奋勇向前,很快就能把事儿给定下来。什么王公贵族啊,老顽固们啊,还有一些看风向转的军阀,再加上大名鼎鼎的保皇派康有为这些人,就是张勋想恢复清朝的靠山。可这个靠山,实在是太不牢靠了。虽然咱们国家还没彻底变样,但历史的走向是不会回头的。辛亥革命之后,民主和共和的理念已经让大家伙儿都接受了,中国人对皇帝那一套已经不再盲目崇拜了。恢复清朝,那是违背大家心意的,所以,它注定得失败。
#百家说史品书季#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皇冠娱乐平台登录官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